• 什么是生光

    自然地理什么是生光

    日全食或月全食结束的时刻。日全食的生光是月面西缘和日面西缘相内切。月全食的生光是月面东缘和地影东缘相内切...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什么是沙罗周期

    自然地理什么是沙罗周期

    日食、月食发生的周期。沙罗为巴比伦文“重复”之意。每次交食后经过6585.32日(或18年11日,若赶上这段时间内有5个闰年,则为18年10日),太阳、月球和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的相对位置,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重新出现。一个沙罗周期平均约有71次交食,包括日食43次,月食28次...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什么是彗核

    自然地理什么是彗核

    见“彗星”。彗核通常被认为是彗星中心的固体部份,核心是由岩石、尘埃和冰冻的气体组合成的一颗小行星。...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什么是彗星

    自然地理什么是彗星

    彗星是一种呈云雾状、具有独特外貌的天体,它的体积很大而质量很小。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又扁又长。彗星主要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包括水的冰块及各种气体冰块)所组成。在远离太阳时,彗核是朦胧的星状小斑点,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在彗核周围形成云雾状的一层,称为彗发。彗发和彗核合称为彗头。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在太阳光的压力和太阳风的推斥下,彗发中的气体和微粒、微尘...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什么是干旱区

    自然地理什么是干旱区

    干旱区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什么是复圆

    自然地理什么是复圆

    日食、月食的终了时刻。日食复圆发生在日面东边缘,此时月面与日面外切。月食复圆发生在月面西边缘,此时月面和地影外切。复圆后,太阳或月球恢复原状...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人进海退浙江的海塘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向来是步步紧逼的。这从浙江省沿海的海塘建设就能看出来。浙江海塘的分布有点像蚌壳的生长纹理,沿着不同时期的海岸线一道道自内而外、由老到新。在海塘与海塘之间,是从海中淤出的土地。海进海退是地史演进中的常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但多年来,人类向大海索要土地的历史却是只进不退。 古老的海塘在杭州湾两岸断断续续地伫立着,色泽斑驳,条石整洁素净,被海风和海水亲吻过几百年的塘身...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二十首

    自然地理二十首

    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为什么十雾九晴

    自然地理为什么十雾九晴

    雾有数种,但最多的是辐射雾,其次是锋面雾。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晴朗、微风、水汽丰富的夜晚。秋冬季节中国常在冷高压控制下,昼短夜长,晴朗、微风的夜晚较多,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强烈,失热降温较快,此时如果近地层水汽充沛,就会形成大雾。微风能借助一定强度的乱流把雾滴传送到较高气层,使雾有一定厚度。 辐射雾一般在上午日出后逐渐消散。锋面雾出现在暖锋过境前后,它是云中降落的雨滴在低空蒸发...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中国鹦鹉家族 国产鹦鹉也很美

    色彩绚丽、聪明伶俐、舌亦似人的鹦鹉,自古以来就受国人追捧,是与人关系最亲密的鸟类之一,有“鹦哥”、“娇凤鸟”或“彩凤”的美称。不过当下寄居笼中或拴之站架之上的,大多是“倒插门”的虎皮鹦鹉、凤头鹦鹉等外国鹦鹉。中国古人按色彩大致记载了4类鹦鹉,随着近现代鸟类学的发展,在中国共有12种鹦鹉被科学地记载、描述和研究。它们或飞翔在山林之间,或翱翔在田间地头,或营巢育雏于大树之上,鲜为人知...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中国十大秋色

    排行榜 名次—得分1 喀纳斯(新疆布尔津)—93.52 九寨沟(四川阿坝)—92.753 红叶谷(吉林长白山)—90.754 南迦巴瓦(雅鲁藏布大峡谷)—90.255 亚丁(四川稻城)—85.336 铁列克塔木(新疆轮台)—857 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河北、北京)—838 千湖山(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82.259 呼中(黑龙江大兴安岭)—80.7 10 嘎鲁图湖(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75.5...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中国冰川大盘点

    冰川分布 中低纬度带上的冰川第一大国:中国 冰川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极不均衡地分布在世界各大洲中。其中,96.6%的冰川是冰川,位于南极洲和格陵兰。而其他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为山岳冰川。山岳冰川面积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而在中低纬度带(包括赤道带、热带和温带,大体位于北纬60°—南纬60°之间),66%的冰川分布在亚洲,中国独占30%...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中国人的原点

    自然地理中国人的原点

    横断山考察:语言是民族迁徙路线的标记我对语言研究的兴趣起源于十几年前的一次考察。我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李星星教授坐在一辆车里,开始在横断山考察,我们的目标是给所谓的“大香格里拉”画个圈。 我们先去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后来又一路南下,到达了云南的泸沽湖,接着再沿川藏线西行奔赴怒江流域...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为什么“春”、“秋”两字出现的频率超过“冬”、“夏”? 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要研究一下成语中哪个字出现的频率高,似乎变得容易了。比如我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用这些搜索工具就可以搜一下。结果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
  • 世界天坑看广西 广西天坑看哪里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天坑大部分在中国广西,提到广西天坑,许多人都会想到号称“世界天坑之都”的百色市乐业县,但广西的天坑仅止于此吗?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目前,广西所发现的天坑和天坑群分布广泛;从东北部的全州县,到西南部的龙州县;从西部的那坡县,到中部的合山市;就连桂林的城市公园——七星公园中都有天坑存在;其中以乐业、凤山、巴马、靖西、那坡等地,天坑分布最为密集。也就是说,以全区范围来看...

    2024-10-21 0次

    阅读更多